2008年3月22日 星期六

二十四節氣

二十四氣節系統是逐步完備起來的。
早在春秋時期的著作《尚書》中就有記載。書中把夏至叫做日永,冬至叫做日短。
戰國末期著作《呂氏春秋》已明確提到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四個節氣。
在西漢劉安等人所著的《淮南子》裏,就出現了和後世完全相同的二十四節氣了,這是目前所見到的二十四節氣的最早記載。

二十四節氣以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為周期,是地球繞太陽旋轉的反映,所以它純屬農曆 中的陽曆成分。從天文學角度來看,節氣是以太陽在黃道上所處的位置來確定的。人們把黃道分為三百六十度。整個黃道被分為二十四小段,每一小段為十五度,兩小段之間的交點就是一個節氣。節氣就是這樣產生的,所以它每年在公曆上的日期基本上是固定的,各年之間最多 相差一天;而在農曆上,節氣的日期是不固定的,各年之間可相差許多天。

二十四節氣的產生與應用,首先是在黃河中下游地區,以後才逐漸推廣到全國各地,所 以二十四節氣與黃河中下游地區的氣候、農事活動的關係更加密切。
小寒(國曆1月5或6或7日)
大寒(國曆1月19或20或21日)
立春(國曆2月3或4或5日)
雨水(國曆2月18或19或20日)
驚蟄(國曆3月5或6或7日)
春分(國曆3月20或21或22日)
清明(國曆4月4或5或6日)
穀雨(國曆4月19或20或21日)
立夏(國曆5月5或6或7日)
小滿(國曆5月20或21或22日)
芒種(國曆6月5或6或7日)
夏至(國曆6月20或21或22日)
小暑(國曆7月6或7或8日)
大暑(國曆7月22或23或24日)
立秋(國曆8月7或8或9日)
處暑(國曆8月22或23或24日)
白露(國曆9月7或8或9日)
秋分(國曆9月22或23或24日)
寒露(國曆10月7或8或9日)
霜降(國曆10月23或24日)
立冬(國曆11月7或8日)
小雪(國曆11月21或22或23日)
大雪(國曆12月6或7或8日)
冬至(國曆12月21或22或23日)
農委會連結